上应主办的国际共公共管理2023年夏季学术论坛圆满闭幕
发布时间: 2023-07-05 浏览次数: 10


   日前,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国际(澳门)学术研究院、国际公共管理学会主办,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国际(澳门)学术研究院共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研究院承办,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人文学院、明德书院支持,澳门基金会《2022年学术项目资助计划》资助之“国际公共管理2023年夏季学术论坛”圆满落幕。次论坛主题为《面向2035年沪澳协同建设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多名专家、学者、研究员参与,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与会者相信,研究成果可助力沪澳协同建设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

学术项目负责人、特聘教授、国际(澳门)学术研究院院长高胜文博士首先对研究团队长期取得优秀的成果表示肯定与祝贺。他指出,现时澳门职业培训面临统筹协调机制不足、培训力度不足、社会认受性较低、高等职业教育未能满足需求等挑战。在职业教育研究领域中,应清楚和谁合作,以及合作甚么。对此,他认为,未来澳门除了重点与广东省、福建省、东盟及葡语国家合作外,更应尝试与其他省份及国家合作,寻新发展点。他相信,通过沪澳协同建设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可配合特区政府“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满足未来大健康、现代金融、高新技术、会展商贸和文化体育等四大重点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研究员王亚航以《面向2035年沪澳协同建设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为主题做详细汇报,他表示沪澳职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共生演化模式对建设技能型社会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构建沪澳职业教育生态系统两主体Lotka-Volterra模型和引入乡村产业种群后三主体Lotka-Volterra模型,通过数值仿真模拟生态系统共生演化模式以及主体间的共生模式。结果表明:(1)上海职业教育种群、澳门职业教育种群以及乡村产业种群等共生单元在沪澳职业教育—乡村产业生态系统特定的共生环境下形成特定的共生关系来推动系统演化,且演化的最终结果由系统内各主体间的共生系数决定;(2)互惠共生是最佳共生模式,寄生共生和偏利共生均表明各主体之间存在过度依赖或资源不协调问题,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惠共生;(3)互惠共生模式下,乡村产业种群的加入不仅能促进沪澳职业教育发展,还能加快乡村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4)地理邻近性是影响沪澳职业教育合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但非充分条件,合作主体之间的适配性更加重要。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对沪澳协同建设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提出提高上海职业教育种群和澳门职业教育种群的共生系数;加强沪澳职业教育和乡村产业合作;沪澳职业教育生态系统应持续发展适配的新主体以及加强与国际一流职业教育合作的政策建议。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公共管理学会会长张向前认为,王亚航研究员研究成果特色明显,主要表现:一、研究放在中国构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大背景下进行,构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战略路径;二、上海、澳门两座城市国际化、特色化等综合优势显著,都是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战略支点城市;三、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是构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包括上海在内的一流大学积极建设卓越工程师学院等促进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应当从最初级一直到应用型博士甚至职业技术类应用型博士后,与传统意义双一流教育全过程赛道交互发展,各类人才可根据自身优势、社会发展、国家战略自主选择,实现最大人生价值。四、王亚航研究研究在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的种群发展、共生演化、跨地合作、国际交流等提出系统创新观点,特别是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对国家农业产业安全也有积极借鉴价值。五、未来研究可持续关注合作风险、优先产业、重点城市或区域之间融合共生,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更大贡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世研院兼职研究员韩彻驹认为,公众与学界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知不应当继续停留在以往中专、大专的层面,突破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对于构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人才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他进一步指出,王亚航的研究可以以地区合作适配度为切入点,从产业结构、经济联系、文化交流等视角做进一步的深入分析。

   论坛上,高胜文总结过去一年论坛成果,表示“国际公共管理学术论坛”在过去一年已成功举办6次,多项成果以不同的形式送呈政府相关部门,为共同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参考依据,也填补了学术界这方面的空白,论坛影响力日增。他期望,日后论坛结合全国管理挑战赛,通过成果报告、出版专著、学术交流、项目合作,以及联办各类学术活动等严谨、科学及创新的比赛与活动模式,打造全国知名管理品牌活动,为管理领域提供新思路,助力培养创新管理人才。

   高胜文同时公布联合申报“2024年学术研究项目”事宜,指今年国际(澳门)学术研究院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人文学院联合申报的14项学术科研项目获澳门基金会(澳门特区政府行政长官直属机关)立项资助,与去年相比,立项资助项目数量上升3倍,为历史上获澳门基金会立项资助最多的一年。相关获批项目是澳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高级别、最具权威、最大影响力、最高关注度的学术科研项目,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历来是各学者、学术团体和高等院校竞争和关注的焦点,是衡量科研水平和实力的重要标志,备受瞩目。在澳门基金会资助计划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此次14项学术科研项目获澳门基金会立项资助,体现双方科研良好的发展势头,且备受各界认同及肯定。期望成员再接再厉,继续在各领域为社会建言献策、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爱澳。

论坛上,与会者还就人才发展相关之前沿问题、学术项目、各阶段成果、科研资源、未来进展等作介绍、热烈讨论、交流及协定。出席成员还包括国际(澳门)学术研究院青年委员会主任陈家豪、竞赛工作委员会主任刘弘烨、信息部主任兼志愿者委员会主任曹洪彬、科学普及委员会主任洪贤;国际(澳门)公共管理学会研究员桂苑洁、华思雨、刘祺、刘伯良、刘小芳,以及其他参会成员与友好机构代表等。

澳门特别行政区《市民日报》、《新华澳报》星报》等相关媒体与网站广泛报道了此次国际公共论坛活动盛况,在海内外引起热议,取得了广泛的关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