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生动的中华优良传统道德教材——重庆市青少年道德教育基地考察学习总结
发布时间: 2011-04-26 浏览次数: 230

    2011年4月16日上午,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思政学院教师一行来到位于重庆西面一百六十公里的大足县,参观考察重庆市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基地——大足石刻。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石窟艺术的总称。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多躯,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的优秀代表,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且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宝顶山摩崖造像始凿于南宋年间,以大佛湾为主体,小佛湾次之,分布石刻在东、南、北三面,依次刻有护法神像、六道轮回图、华严三圣、千手观音、释迦涅磐圣迹图、孔雀明王经变相、毗卢洞、父母恩重经变相、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牧牛图、圆觉洞、柳本尊正觉像等。
    参观考察中对我们感触和教育最大的是被作为重庆市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基地的提倡孝道的“父母恩重经变相”一组塑像。

    印度佛教本不讲孝,不重孝道,而孝却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在孔子看来,孝不仅是子女孝敬父母,而且还是维系社会正常秩序的根本所在。自佛教传入中国本土后,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佛教逐渐与儒教和道教结合,“父母恩重经变相”这组塑像就是佛教与儒家伦理结合的生动典型的反映。
    “报父母恩重经变相”塑像共为十组,以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过程为主题,极为生动地再现了各种生活场景,是宣扬儒家孝道思想,歌颂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的典范之作。

 

全龛造像以中间一对夫妇“投佛祈求嗣息”拉开序幕,左右各展开五组雕像。(单数排左,双数排右)

 

第一组:怀胎守护恩。一位转动亦难的孕妇正坐着保胎,旁边有一侍女端着一碗保胎药在侍候她,表现母亲怀胎、护胎的精心。

 

第二组:临产受苦恩。怀胎十月,一朝分娩,孕妇被侍女掺扶着,以手抚肚,咬牙裂嘴作痛苦状,她身旁半蹲着一位接生妇,正扎衣卷袖准备接生。旁边有一端公手执令牌,口中念念有词,为产妇驱邪。古人常把生日称 “母难之期”,可见母亲生孩子之不易。

第三组:生子忘忧恩。“初见婴儿面,双亲点头笑”,一对夫妇正喜气洋洋地逗孩子玩耍。此时此刻,一切不如意事皆抛脑后,孩子的到来使家庭充满了温馨。

 

第四组:咽苦吐苦恩。母亲吃粗茶淡饭,哺育孩子的却是甘甜乳汁,母亲吃东西先尝味,好吃的给孩子,难吃的留给自己,表现出母爱的无私。 

 

第五组:推干就湿恩。孩子晚上尿床了,妈妈正支起身小心翼翼地给孩子把尿,然后把孩子放在干处,自己睡在孩子尿湿的地方,表现母亲对儿女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悉心照料。

第六组:哺育不尽恩。一位母亲袒露双乳给孩子喂奶。碑文刻有颂词:“不愁脂肉尽,唯恐小儿饥”,表现母亲育儿心情以及母爱的深厚。

 

第七组:洗濯不尽恩。孩子的洗濯之事大多落在母亲身上,母亲虽每日辛苦搓洗,但只要看看孩子,听听稚气活泼的笑声,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第八组:伪造恶业恩。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父母为儿女杀猪宰羊热闹办婚事。按佛教教义所说,杀生造恶业,于是父母宁愿自己入地狱受苦,也不愿让儿女沾杀生之罪名。

 

第九组:远行忆念恩。儿子背袋扛伞,告别父母远行。父母扶杖送别,千叮咛万嘱咐,依依难舍,生动再现了慈母“意恐迟迟归”的情怀。下面的碑文是:恐依门庭望,归来莫太迟,告诫儿女不要久久不回,免得妈妈依门盼望。 

 

第十组:究竟怜悯恩。“究竟”为极至、最高之意,“怜悯”就是“爱”的意思,“究竟怜悯”就是最高的爱。父母对儿女的爱是人世间最崇高,最无私的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女又应该用怎样的孝道来回报自己的父母呢?这组造像给了我们答案:老父母并坐,儿子跪在他们面前,父亲指着儿子神情严肃地进行教育。上有碑文道:百岁惟忧八十儿,不舍作鬼也忧之,观喜怒常不犯慈颜,非容易从来谓色难。“色难”,即“承顺父母颜色,此事为难,故曰色难”。可见,能做到时刻观察父母脸色,顺承父母的心意来行事,才是对父母最高的孝。

    父母不只需要儿女物质上的孝敬,更需要的是一种情感上的慰籍,需要儿女对他们的精神赡养,顺承他们的心意行事,面对他们时能和颜悦色。父母的要求并不高,但古往今来,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又有多少呢?因此,造像下面刻有一句“知恩者少,负恩者多”的铭文,感叹“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由上述介绍可知,“父母恩重经变相”表达和崇扬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特别注重的“孝道”,从这里可看出,儒释合一,佛教融入中国文化是宋代佛教的一大特色。
宋代以及后代的工匠通过这组塑像,将父母养育儿女的辛劳过程加以生动刻画,跃然传神于石壁之上,将世间父母养育儿女的繁琐生活细节提炼为父母对子女的十大恩德,并且每一幅画都是人们所熟悉的生活情节,使人们在观赏艺术的过程中能深刻体会和认识父母对子女的养育教育之恩,在观赏中得到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
    邓小平同志曾参观过这组塑像,他说:这是一组很好的教育青少年的塑像。目前,大足宝顶山这组石刻塑像已成为重庆市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基地。思政学院教师通过对重庆市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基地的考察,加深了我们对中国古代孝道和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认识和理解,我们会将自己的感受和这次考察中收集到的鲜活的资料运用到思政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高独生子女一代大学生对父母的孝敬与感恩意识,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明素质,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成为和谐社会的构建的栋梁之才。

 

 

                                       (思想政治学院道德与法律教研室2011/4/20

 
Baidu
map